到过上海世博园“上汽-通用汽车馆”的人们,一定会对科幻大片《2030》记忆犹新。在片中,车辆在智能交通网络的指挥下迅速而有序地穿梭,即便是盲人也能自如地驾驶;在网络管控下,都市繁忙的交通系统内,交通事故率为零;每一辆汽车都具有感知能力,随时随地能够获得信息,并进而做出关于交通出行的明智决定。
其实不用到2030年,关于智能汽车的许多成果目前已经走出实验室,实际应用到生活中。而汽车智能化的实现过程本身也是一步步升级的,最初多半是基于安全应用,美国通用公司是这方面的开创者,丰田和宝马亦步亦趋;然后增加了一些如导航、舒适性等服务功能,IT巨头逐渐切入这一市场;接着又逐渐融合了一些娱乐和各种网络服务,“车联网”体系渐渐初具雏形。如今,从丰田到宝马,从谷歌、苹果到华为,乃至众多不知名的小公司,都在为科幻场景的早日到来而努力着。
安全第一
美国被称为“车轮上的国家”,因而在汽车智能化应用方面也走在了前列。早在1996年9月,通用开发出的OnStar系统就有了首位用户,目前其注册用户已达数百万人。
OnStar并非简单的车载电话,而是一套以汽车本身的安全、保障为首要服务目的的系统。它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利用内嵌在车内的各项传感器取得车辆信息,通过CDMA移动通信网络与服务中心进行自动化交流。目前,OnStar系统已经发展到了第八代,实现了包括数字碰撞信号、车载免提呼叫、按需诊断筛选、情境信息认知、无间断数字虚拟现实技术、紧急援助和逐向道路导航、应急反应数据利用、电邮月度诊断、危机时刻路线选择、多种嵌入式语言等技术。在底特律,一位当地人曾经告诉《新商务周刊》记者:“OnStar在美国的品牌知名度可以同微软或者索尼相比。”在国内,这一系统则主要应用于高端的凯迪拉克汽车。
而在丰田的新款雷克萨斯LS车型中,也有一套碰撞预判系统(Advanced Pre-Collision System , 简称APCS)。如果前方行驶道路突然出现行人,这个系统就会以鸣笛或闪灯提醒驾驶者;如果前方出现障碍或者行人无法避让,那么这个系统会自动强制刹车,并加大汽车的转向器速比,便利驾驶者做出正确的应对反应。倘若驾驶者未能做出反应,那么雷克萨斯汽车就会自动刹车减速,若时速不超过24英里(约合38公里)的话甚至会自动停车。
自动停车也是各家汽车厂商新技术研发重点。在宝马汽车中,除了传统的通过摄像头显现汽车后部影像,新的智能自动停车技术还在汽车四周装上了更多传感器,像雷达一样发送和接受信号,帮助汽车检测到停车位,通过判断各个角度的距离来自动停车入位。可以说,这些系统的加入和完善,已经使最新车型的安全性大大提升。
硅谷的革新
然而,安全保障功能只能说是自动驾驶的雏形。在谷歌和苹果等IT巨头加入战团后,自动驾驶技术已经开始露出了脱胎换骨的迹象。
由于苹果、谷歌与微软等主要智能手机都已经有了语音操作功能,汽车厂商只要与手机平台进行合作,就可以完美实现用户从手机到汽车的语音操控过程,自动驾驶在平台方面的障碍已经不存在。据不完全统计,截至去年底,在国产乘用车中,超过30%的品牌车型已经配备不同性能的汽车移动网络应用平台,实现了通过苹果或安卓系统手机终端遥控开/关锁、开启空调、随时了解到车辆当前位置以及和自己的距离等功能。
谷歌无人驾驶汽车则是更上一层楼,同样是通过诸多传感器预判周边环境与路况,操控汽车做出各种实时反应,保证安全行驶。不同之处在于,谷歌无人驾驶汽车的传感器更多,计算终端更为先进,要处理更多的信息,而这种先天优势是传统汽车厂商所难以企及的。目前其已经在美国数州获得了上路测试许可,可能会在未来三到五年里成为道路上常见的交通工具。
另据知情人士透露,苹果正打算在下一代的操作系统iOS 7里面加入更多汽车内的拓展功能,甚至可能正在研发“iCar汽车”。iOS 7支持在汽车内的各种外设延伸,主打iOS地图、Siri服务。这意味着,苹果开始针对汽车提供从硬件到软件完整的智能化解决方案。
根据厂家反馈的资料,在苹果的设计预期中,可以随时链接像iPhone这样的设备。通过连接iPhone,自动导入iOS地图,开启GPS导航功能。这项革新将会把iOS的应用导入到更多的现代汽车里。相当于内置应用,这与之前大众iBeetle汽车这种简单的链接第三方应用的方式不一样。通过iPhone的链接,Siri可以直接调用地图及系统上一切的功能。实际上,去年苹果已推出“Eyes-Free”服务,用户可以将 iPhone 与汽车相连接,使用 Siri 来进行导航。
车联网
其实,把电脑和手机放进汽车里,让汽车具备一定的自动驾驶能力,只是汽车智能化的起点。下一步,人们会致力于把具有计算功能的硬件装在整个汽车的中枢神经系统上面,让其变成有生命的东西,成为一个网络终端,直到所有的汽车构成一个像互联网一样具备无限可能性的“车联网”。
“车联网”概念大约兴起于两年前。实际上就是进化版的“智能交通网络”。装载在车辆上的电子标签通过无线识别技术,可以实现在信息网络平台上对所有车辆的属性信息进行提取和有效利用,并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对所有车辆的运行状态进行有效的监管,同时也提供综合服务。
我国在车联网的发展方面并不落后。在今年2月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的移动世界大会上,华为就展出了其车联网产品,包括前装车载移动热点DA6810和汽车在线诊断系统DA3100,以及符合汽车标准的3G、4G通信模块。据介绍,其稳定性能够完全满足移动环境的网络需要,具有抗恶劣环境能力、抗不稳定供电能力等车载设备必备性能。
除了汽车和通信厂商外,车联网产业链还涵盖了汽车零部件生产厂家、芯片厂商、软件提供商、方案提供商、网络供应商等多个领域。今年4月中旬,由交通运输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的国家车联网产业基地正式落户北京通州。这一基地由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和北京千方科技集团共同建设,将从商用车入手,打造包括汽车电子、芯片、车载终端生产、电子地图、导航服务、民用北斗、3G通信、金融支付、车辆保险、油品能源、应急救援、物流服务等上下游贯通的车联网产业链。预计到2017年,基地将聚集机构、企业100家左右,总收入300亿元人民币以上。
而三大电信运营商也在积极布局车联网。中国电信的“InteCare行翼通”目前主要应用在校车上,未来将向物流等领域延伸;中国联通推出了名为CUTP的车联网架构,并与宝马、通用等公司达成合作;中国移动则在山东联合中国移动物联网研究院面向私家车和部分行业用户推出了“行车无忧”智能终端。据中国移动首席科学家杨景介绍,中移动未来的目标是将车联网在中国普及率提升到70%?80%。
从智能汽车到“车联网”,已经问世一百多年的汽车,正处在脱胎换骨的前夜,这也让“司机”变成一个即将过时的职业。
--- 版权最终归艾锑无限所有http://www.itbmw.com/ 如需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章